作业标准:
1、化粪池内清理的粪便污水、污渍清运并妥善处理。
2、确保服务范围内所有化粪池粪便污水不外溢。
3、如出现化粪池污水外溢等异常情况,接到通知后须在8小时内到达处理。
4、在清理化粪池的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作业程序
1.用铁钩打开化粪池的盖板,再用长竹杆(8m)搅散化粪池内杂物结块层。
2.把吸粪车开到工作现场,套好吸粪胶管(5m长,备3条)放入化粪池内。
3.启动吸粪车的开关,吸出粪便直至化粪池内的化粪结块物吸完为止,防止弄脏工作现场和过往行人的衣物。
4.盖好化粪池井盖,用清水冲洗工作现场和所有工具。
5.每年清理一次,一级池清运90%,二级池清运75%,三级池硬的表面全部清运。
6.化粪池清理后,目视井内无积物浮于上面,出入口畅通,保持污水不溢出地面。
7.在化粪池井盖打开后10~15min,人不站在池边,禁止在池边点火或吸烟,以防沼气着火人。
8.人勿下池工作,防止人员中毒或陷入水中。
9.化粪池井盖打开后工作员不能离开现场,清洁完毕后,随手盖好井盖,以防行人掉入井内发生意外。
施工方案
一、作业人员规范
1、组织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域,熟悉工作现场,划分作业区域,进行现场作业培训与可发生性事故警告,按照公司施工保障制订一带五制度(由一名员负责监督五名作业人员作业)。
2、作业人员作业前须进行入场登记才准进入作业区域(未带帽,未穿防护服,未穿防滑鞋,未配带施工证),落实所有技术措施和人身防护用品,未经落实时不得进行施工。
3、作业人员应做到文明施工、自护、爱岗敬业、尽职尽责、不怕艰苦、乐于奉献、服从管理、听从指挥、不断提高业务技能。
二、作业前工作准备
1、制订合理的工作安排和合理的工期。
2、检查防护工具,检查设备,检查车辆工作能力,水电是否可供应。
3、将准备施工的化粪池提前2-4小时打开用轴流风机进行通风,并且在周围做好防护警戒线和专人看守(防止行人车辆掉入池里造成事故)。
三、正式施工
1、仪器检查化粪池内是否有毒气,在没有毒气的情况下组织车辆抽运化粪池内的漂浮物,漂浮物抽运完成后用污水泵将化粪池里面的水排出。
2、二次处理利用高压清洗车把沉淀的粪便及污泥稀释,把隐藏在化粪池底层的毒气排放出来,然后将化粪池内的污水排干,仪器再次检测池内是否有毒气。
3、作业人员系带、消防软梯、配带长管呼吸器下井作业。
4、将化粪池下面的沉淀物打包处理,利用电动升将设备升井,然后放入密封推车外运(这样可保证施工现场和外运路段的卫生问题)。
5、作业人员下井作业必须2小时更换一次(循环作业)。
6、清理标准:水面无漂浮物,池壁基本清洁,作业现场基本卫生保障。
7、外运要求:做到每天产生的垃圾进行装袋,运离施工现场,进行消纳。
化粪池管理模式成熟的化粪池管理模式必须规范,以规章制度制约管理,以效率简化促进管理,以满足群众对环境事业日益增长的要求。
化粪池的发展趋势清理化粪池近年来,化粪池的数量逐渐减少,三格化粪池的比例日益增加。同时,化粪池接入城市污水管网逐年增多,有利于节约处理成本和统一发展。环卫部门的接待率也在逐年提高,基本都是新建住宅楼的化粪池,也有旧住宅楼遗留下来的化粪池。在接待上,改变了过去设施服务分开接待,全部同时接待的局面,便于统一管理。
化粪池接收管理应规范化,并强化环卫部门的职责。在居民区、老城区开发建设和单位自建的环卫设施,必须有市容环卫部门参加,进行联合审查和竣工验收,确保化粪池建设质量。在实际操作中,环卫部门的一步是接收化粪池,而没有深入到设计、联合审查和竣工验收,必然导致化粪池质量控制不严,影响正常使用。
环卫部门可以在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制定可操作的实施细则,指导环卫部门实施早期监管;(2)制定对产权单位的处罚措施。政府允许环卫部门参与环卫设施的联合审查和验收。但缺乏环卫部门参与联合审查和竣工验收的强制性规定。因此,除了赋予环卫部门一定的权力外,还需要对产权单位制定惩罚性规定,使环卫部门真正履行监督指导职责。
化粪池清理改造部分不合格化粪池确保化粪池正常使用老住宅楼化粪池由于各种原因未能规范建设,给接受服务造成诸多不便。因此,在旧住宅楼接收化粪池之前,环卫部门必须根据化粪池的不同情况进行改造,改造可以由产权单位自行进行,也可以由环卫部门进行补偿。产权单位自行改造的,必须由有资质的环卫部门办理移交手续。
化粪池改造因周围环境不具备可塑性,难以满足建设部标准CJJ27-89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的要求。但在可行的情况下,要尽可能接近标准,保证设施完好,管道畅通,出水经过初步处理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