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救援措施
事故抢救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和必要的防范措施后,迅速投入排险工作。危险范围内无关人员迅速疏散、撤离现场。救护人员必须听从指挥,了解中毒物质及现场情况,防护器具佩戴齐全。救护人员必须在确保自身的前提下进行救护。救护人员进入有毒气体区域必须两人以上分组进行。及时把受伤人员抢救到区域。
清理污水池时产生的毒气和有毒物质的主要有害因素的特征:
1.清理污水池——甲烷
①通常,甲烷是该行业中毒和生产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甲烷在室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轻,可以在空气中爆炸。
②甲烷气体是一种简单的窒息气体,具有麻醉作用。 当空气浓度达到%-30%时,短期吸入会引起头晕,疲劳,胸闷,,恶心,呕吐等症状。 继续吸入后,除了出现头昏眼花,乏力,胸闷,,恶心和呕吐等明显症状外,还可能引起肢体运动障碍和暂时性意识障碍等症状。
③大量吸入时,可通过人体的化学感受器直接作用于脑神经中枢,引起呼吸麻痹或进一步戒断,异常心跳和进一步戒断,从而导致del妄,抽搐,快速昏迷等,从而导致 处于“闪电状”昏迷或死亡危险中。
2.清理污水池——硫化氢
①硫化氢是该行业引起急性中毒和生产事故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在室温下,硫化氢以无色气体的形式存在,带有臭鸡蛋的气味。 它可溶于水,空气中的浓度为4.3%-45.5%。 有时会爆炸;
②硫化氢不仅是刺激性气体,而且是强烈的神经毒性窒息气体。 在低浓度(30-300mg / m3)下,接触后会引起流泪,,疲劳和咳嗽。 中等浓度(300-700mg / m3)时出现头晕,头晕,胸闷,恶心,呕吐等症状,暴露后还会出现头晕,疲劳,胸闷,,恶心,呕吐和其他明显症状, 它可能会导致肢体运动障碍和短暂症状,例如意识障碍;
③高浓度(700mg / m3以上)暴露后,可通过体内的化学受体直接作用于脑神经中枢,引起呼吸麻痹或进一步停止,心跳异常并进一步停止,导致del妄,抽搐,迅速 昏迷等,导致“闪电状”昏迷或死亡(1000mg / m3以上),并伴有肺水肿;
④此外,硫化氢还具有细胞毒性作用,并可能产生中毒的症状。 在送往医院后,也可能因此原因而导致加重和死亡。
因此,在清洗污水箱时,请注意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免被这些有毒气体侵入。
清理污水坑:污水的处理方法一般可以分为:生产污水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生产污水包括工业污水、农业污水和医疗污水等等,这些都是根据污水来源的分类来说的。而生活污水是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水,是指各种形式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复杂混合物,包括:
①漂浮和悬浮的固体颗粒;
②胶体和凝胶状扩散体;
③纯溶液。
根据水污染的质量,水污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自然污染;另一种是人为污染,目前对水体有害。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水污染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理污染和生物污染。
污染物主要包括:
(1)未经处理排放的工业废水;
⑵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排放;
(3)含有大量化肥、农药、除草剂的农田污水;
(4)沿河堆放的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
⑸土壤侵蚀;
(6)矿井污水。
清理污水池前应关闭污水进口阀门,并将池中污水尽量排净,保持自然通风24小时以上。能够采用机械清污的尽量不采取人工清污。清理污水池作业时须有现场员在场监督措施的落实,指定2人以上的监护人。
清理污水池前须使用多功能气体检测仪进行有害气体检测,作业场所空气中的含氧量应为百分之19.5~23,若空气中含氧量低于百分之19.5,应有报警信号。
下池后,工具、配件须使用工具袋吊接,严禁抛扔。作业井周围一米范围内不得有石块、砖头等有可能造成打击伤害的物体。池上人员为下池人员做好一切保障工作。清理污水池作业区地面要划出禁区,悬挂施工作业标志,防止闲杂人等入内,清理污水池作业严禁烟火,不得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下池作业,如需动火作业且具备动火条件时,须使用通风设备,同时配备消防器材,并开具动火许可证,方可下池作业。
清理污水池如需时间较长,应轮流下池,如池下作业人员有头晕、腿软、憋气、恶心等不适感,须立即离池休息。清理污水池操作时,现场监护人员须坚守岗位,精力集中,不得从事其他作业,保持与井下作业人员联系,注意观察、辨别井下作业人员的状态,及时发现问题,避免事故的发生。